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艺术家 | 陈琦、王天德、杭春晖参展苏州·金鸡湖双年展


展名: 2018第四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 - “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

学术顾问: 范迪安

展览总监: 朱强

策展人: 吴洪亮


艺术家:  蔡雅玲、陈琦、戴耘、董小明、董大为、丁浩、杜小同、谷文达、杭春晖、何岩青、季大纯、[日]井上有一、康春慧、李昕、林海钟、刘建华、卢甫圣、卢缓、卢征远、庞茂琨、彭斯、彭翔飞、钱若斐、[美]秋麦、丘挺、沈烈毅、宋冬、谭勋、田黎明、王冬龄、王天德、王赫、王毅、武艺、徐钢、[韩]许达哉、徐坚伟、徐累、[捷]伊瑞、于海龙、张帆、张小迪、朱林蕾、周京新。


展览时间: 2018.5.19 - 8.29

展览地点: 金鸡湖美术馆苏州工业园区观枫街1号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于2018年5月19日至2018年8月29日展出。“自·沧浪亭”为金鸡湖美术馆主办的“自”系列之下的第二次展览,其第一次展览“自·牡丹亭”,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对昆曲乃至苏州文化致敬。而“自·沧浪亭”则以园林的思想为入口,为观者找寻那个安放心的所在。

陈琦  时间简谱-无去来处  500x300x320cm  PVC雕刻  2018


“自” 在此处有两层含义,既指从哪里来,也隐含了到哪里去的意味。 希望以展览的方式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寻找能量,为我们当下的文化生态,乃至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某些启示与滋养,更希望成为迈向未来路途中的某些标识。

“时间简谱”系列作品,是陈琦艺术创作思想的重大转折,是从有形的物象以探寻无形的观念,转向于从追问永恒的无形的观念而落实于具体的物理形态。“时间”是一个永恒、抽象,甚至是无法描述的东西,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和方式,更可能是一种挑战。艺术家陈琦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从时间的痕迹——“册虫蛀痕”入手,以他特长的精致考究的思维和手艺,结合传统的材质工艺如纸、紫砂、珐琅、木等及现代的视觉表达方式和图像方式,将“时间”物化为艺术的物件和图像,综合呈现在书籍、版画、木雕、古琴、陶艺及影像等,使“时间”成为可触摸之物,可观赏之物,更成为可体验、可思维之物之象。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沧浪亭这座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激发了这次展览的构思,沧浪亭即可视为苏州园林的一个代表。园林的妙处在那份诗意空间的背后是“出世”与“入世”矛盾中的物化。它不仅是安放“身”的,它更重要的是安放“心”的地方。当苏舜钦为他的园子定名“沧浪”时,就为沧浪亭的空间意义确立了内在静观、自我存养的基调。“沧浪”的精髓在于以一种超然的情绪,寻找进退的平衡点;这园子的精髓在于以一种文人的性情,于尘世间造就一个有如平行世界的世外桃源,为外部世界和自我心灵之间构筑起身心自如的缓冲空间。这并非是妥协中的自洽,而更像苏州人性格中的“糯”,仿佛棉柔但难以让其折服。


王天徳  松林书院图  67x55cm  宣纸、墨、火焰、度牒  2017


王天德  后山图-度牒  37.5x189cm  宣纸、墨、火焰、度牒  2017


2002年在巴黎期间,王天德偶然因为烟头掉落宣纸上,引起画面意外的燃蚀效果,从此,为水墨艺术揭开了另一新的空间维度。2012年,王天德虽然继续以香烧烫书法和水墨山水,作品形态却出现了新的转变。他在山水画面的上下或左右两侧,拼接了历史碑石的拓印──甚至拿原碑一起并置。此一发展肇因于他稍早在苏州地区搜集了一些可以上溯至明清时期的文字碑石,不仅提供他进一步的创作灵感,更帮助他找到弥合文化断裂,重新对接传统的途径。

 

高明潞曾经评价:“王天德的独特之处是能够把美学隐喻和社会隐喻不露声色地结合在一起。把这些似乎和水墨无关的材料和水墨画在视觉和联想上达到统一和谐。”


展览立足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正契合周有光先生一再提倡的观点:“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故而在这个展览里,我们其实是尝试从全球化的眼光、从更多元的角度来看待园林的丰富性,讨论园林对整个人类文明建构的些许价值。“自·沧浪亭”展出的作品来自国内外四十多位艺术家,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在不同维度上与园林的内涵发生关联,可以说是立于当下,来自每个创作者、每个观众对园林空间的重新解读和体悟。


杭春晖  被形式遮蔽的信息 No.5  47.5x100cm  综合材料  2018


杭春晖  被形式遮蔽的信息 No.4  70.5x104m  综合材料  2018


杭春晖  被形式遮蔽的信息 No.3  57x181cm  综合材料  2018


艺术家杭春晖《被形式遮蔽的信息》系列作品,在绘画与雕塑之间,模糊了物与形式的边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成为绘画的一部分,从而让作品与背景墙之间发生一种新的互动关系。而书脊的抽象形式恰恰是书本里面信息的视觉体系,但在书籍装帧的工艺中,这些内容的暗示却变成一种抽象的形式.....


对观者来说,进入这个展览,是同时进入了两座并行的园林,不仅指美术馆空间中建造的这个实在的“园子”,更隐含了心理空间中经历的虚拟 “园子”,这个虚拟的园,展览用现代科技的方法把它具象化了——在心理学家刘正奎的支持下,通过生物反馈设备采集观众游“园”的生理数据,以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心率变异性(HRV)为指标建立算法,并根据艺术家陈琦的作品进行交互创作,从而让观众都能得到属于自己游“园”心绪的“沧浪之水图”。为什么这样突出心理学在这次展览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园林正是为处理矛盾心理而生,正如苏舜钦修建沧浪亭的初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园林在所谓“入世”和“出世”之间提供了面对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以及面对问题和矛盾时的解决方式。儒学与道学之间的异同,都在这方芥子须弥的小天地中循环。




关于艺术家



陈琦,1963年生于南京,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个展包括:“陈琦的时间—1983-2016”(半岛美术馆,上海,2016)、“时间简谱—陈琦艺术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2013)、“陈琦木刻”(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杜伦,英国,2008)、“陈琦水印版画第一回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3)。群展包括:第四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自 - 沧浪亭”当代艺术邀请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2018)、“我在  - 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7)“沈勤、陈琦:零度”(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6)“沈勤&陈琦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5)、“水·印·象—第十一届『姑苏之秋』当代水印版画邀请展”(苏州美术馆,苏州,2012)、“观城—国际版画邀请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11)、“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法兰克福当代艺术馆,法兰克福,2009)、“神奈川国际版画艺术节-日本当代版画和战后50年世界脚步”(横滨美术馆,横滨,1995)。作品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英国)、欧洲木版画基金会(英国)、纽约公立图书馆(美国)、福冈美术馆(日本)、维也纳青年美术馆(奥地利)、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美术馆(上海)、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江苏省美术馆(南京)、苏州博物馆(苏州)、深圳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青岛美术馆(青岛)。




杭春晖1976年生于安徽,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重要个展包括:“不分明 - 杭春晖2017”(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7)、“绘事物语 - 日常”(大象艺术空间馆,台中,2016)、“绘事物语 - 杭春晖2015个展”(新绎空间,北京,2015)、“杭春晖个人作品展”(Hazlitt' s画廊,纽约,2015)。重要群展包括:“第四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自 - 沧浪亭”当代艺术邀请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2018)、“中国当代水墨·柒舍精粹展”(南海亚洲艺术空间,悉尼,2017)、“工·在当代 - 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6)、“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 变相 - 水墨的维度”(广东美术馆,广州,2016)、“绘事后素 - 中国当代艺术展”(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术馆,肯辛顿,2016)、“世间 - 中国当代艺术展”(阿德莱德艺术节中心,阿德莱德,2016)、“新工笔:中国当代水墨预告展”(丹佛美术馆,丹佛,2015)、“第五届J.C雅各布森肖像艺术展”(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哥本哈根,2015)、“水墨SHUIMO - 世纪变革与艺术新路”(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5)、“工笔新语 - 2014新工笔画邀请展”(江苏省美术馆,南京,2014)、“新水活墨 - 现代水墨展”(香港海事博物馆,香港,2014)、“艺术家的理想 - 柒舍雅集水墨群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4)、“格物致知 - 中国工笔画当代表述2013”(中国美术馆,北京,2013)、“三矾九染 - 新工笔艺术提名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12)、“幻象·本质 - 当代工笔画之新方向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2008)。作品收藏于:关山月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




王天德,1960生于上海,1988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系,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工作生活于上海。王天德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領域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传统的纸墨到多元的视觉媒材,观念的移植到虚拟的运用,不断探索水墨语言和精神表现的各种可能性,全方位地向固有的观念进行挑战,建构了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在当代艺术领域独树一帜。重要个展包括“越过山丘:王天德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7)、“雅集:王天德新作展”(南海艺术中心,旧金山,2016)、“回 -王天德写后山图”(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北京,2015)、“后山 - 王天德个展”(苏州博物馆,苏州,2014)、“开门 - 王天德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4)、“上·下 - 王天德个展”(美国斯宾塞美术馆,劳伦斯,2009)。主要联展包括:第四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自 - 沧浪亭”当代艺术邀请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2018)、“释放未来 - 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4)、“水墨 - 梦幻仙境”(苏富比S│2 画廊,纽约,2014)、 “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大都会博物馆,纽约,2013)、“现代中国画展”(大英博物馆,伦敦,2012)、“何不水墨”(今日美术馆,北京,2012)、“红旗 - 中国当代艺术展”(蒙特利尔博物馆,蒙特利尔,2011),“21世纪中国艺术家年度邀请展”(南京博物院,南京,2011)、“新水墨艺术”(香港艺术馆,香港,2008)。作品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斯宾塞美术馆,蒙特利尔博物馆,香港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